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信仰、胜利与俄罗斯复兴的宏伟象征。作为该国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和游客。本文将为您解析这座教堂的建造历史、建筑特色、内部装饰、圣物遗迹,并提供实用建议:开放时间、参观须知和交通指南。如果您计划前往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必定是行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俄罗斯最伟大东正教大教堂的建造史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巍然屹立于莫斯科市中心,是纪念俄罗斯人民在1812年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丰碑。这座宏伟建筑是为感谢上帝拯救俄罗斯免受拿破仑入侵而建造。
亚历山大一世皇帝于1812年12月25日——卫国战争结束日,即最后一批占领者离开俄罗斯领土之日,颁布了建造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宣言。建造这座宏伟纪念教堂的决定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各阶层的热烈响应。
麻雀山上的最初方案
最初举行了设计竞赛,建筑师亚历山大·维特贝格的设计方案获胜。1817年在麻雀山上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该设计以其规模宏大令人惊叹——建筑高度预计达237米。
然而施工因土壤不稳和地下水问题遭遇严重困难。1826年,尼古拉一世皇帝下令停止在该地继续建造教堂。
康斯坦丁·托恩设计稿在沃尔洪卡的落地
1832年新一轮竞赛后,著名建筑师康斯坦丁·托恩的设计方案获批。尼古拉一世选择了克里姆林宫附近、莫斯科河畔的普列奇斯坚斯卡娅滨河路作为建造地点。
工程于1839年启动,持续四十余载。教堂回廊内设置了刻有1812年战争阵亡俄军官兵姓名的大理石板。教堂于1883年竣工,成为俄罗斯人民信仰与力量的具体体现。
苏联时期教堂的悲惨命运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提出拆除大教堂的必要性。莫斯科牧首吉洪于1918年创立了教堂保护协会,但这仅暂时延缓了拆除。
1931年12月5日,根据约瑟夫·斯大林亲自命令,教堂被炸毁。宏伟建筑化作一片废墟。少数幸存的壁画碎片现保存在顿斯科伊修道院。教堂墙壁装饰所用的大理板被用于铺设在建的莫斯科地铁三座车站。部分刻有俄罗斯英雄名字的石板被碾碎,用于铺设城市公园小径。
原计划在教堂旧址建造400米高的宏伟苏维埃宫。然此计划终未实现。1960年代初此处建成的游泳池一直存续至改革时期。
二十世纪末圣地的重生
莫斯科始终铭记这座教堂。时机成熟后,首都居民立即组建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支持协会,并迅速获得全俄罗斯响应。
大教堂历史翻开新篇章——重建工程启动。建筑设计师由米哈伊尔·波索欣和阿列克谢·杰尼索夫担任。复建工程历时五年。
1999年12月,奇迹降临——在圣诞节前夜,重生的教堂向参观者敞开大门。如今这里是俄罗斯东正教会的首席主教座堂,可同时容纳万人。
宏伟教堂的建筑特色
建筑群构成
建筑群包括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波克罗夫斯卡亚教堂、主权圣母圣像礼拜堂以及美丽整洁的公园。
建筑平面呈标准十字形。新教堂依照上世纪原始建筑的图纸、方案和草图重建,并引入柱廊结构等创新设计。
外部装饰
这座俄罗斯主要东正教堂的庆典盛装建筑极具美学价值,从任何角度观赏都令人赞叹。教堂立面装饰简洁庄重、独具特色。浮雕铭刻着对俄罗斯大地保卫者的纪念。
圣所的巨型大门以其彩绘和精美的木石雕刻令人称奇。门拱上方安置着展翅天使雕塑。
门廊采用深红色细粒花岗岩建造。钟楼设有14口钟钟,每年仅在主要东正教节日鸣响四次。
主显堂与礼拜堂
毗邻大教堂的主显堂为纪念昔日坐落于此的阿列克谢女子修道院而建。内部装饰呈16世纪风格,教区于1996年中期祝圣。
教堂核心圣物——由画家E·S·索罗金创作的《圣容圣像》,在苏联时期建筑群被毁时幸免于难。
供奉主权圣母圣像的礼拜堂采用木结构,造型精巧。其主要珍品为圣母《主权圣像》。
辉煌壮丽的内部装饰
教堂内部,描绘圣徒形象与圣经故事的壁画、古代圣像、独特圣器所带来的美感与庄严令人屏息。穹顶空间绘有上帝形象,下层部分则描绘耶稣基督尘世生活场景。
参与壁画重建的包括400位俄罗斯顶尖艺术家。壁画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
高达26米的独特大圣像壁采用白色大理石八边形礼拜堂形制,饰有圣徒生平彩绘。
拱顶、墙壁及穹顶空间采用卤素灯照明。内部装饰以浓郁沉稳的翠绿、酒红与金色调为主。
教堂下层设有军人荣誉画廊,通过大理石纪念板记载1812年卫国战争重要时刻——包括战役日期、幸存英雄与伤亡者姓名。
教堂圣物与显灵圣像
受敬奉圣像
踏入教堂门槛,访客可见墙壁、回廊与拱门的华丽装饰。穹顶、拱门与墙壁布满描绘耶稣尘世生活、受难、复活与升天场景的彩绘。
馆藏包括被认为具有神迹力量的圣像:《斯摩棱斯克圣母》、古代《圣容圣像》、圣尼古拉像、五位莫斯科圣主教像。博物馆展陈包含大量俄罗斯与海外圣像收藏。
特别敬奉圣物
信徒特别敬奉耶稣基督圣衣碎片。据福音书记载,救世主圣衣被分为四份。其中一份曾存于格鲁吉亚东正教社区,17世纪时馈赠予牧首菲拉列特与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沙皇。
每年7月23日主衣节期间,圣物会向信众展示。
另一圣物为救世主十字架圣钉。这枚长约15厘米的铁钉于18世纪传入俄罗斯。圣物最初保存于克里姆林宫,2008年起收藏于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据传,圣母圣衣碎片取自圣母玛利亚衣物。圣母临终前将圣衣遗赠予忠实侍奉她的寡妇。
教堂宝库保存着诸位大公及莫斯科都主教圣髑与遗骨,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与圣彼得。朝圣者特别敬奉执牧职46年的圣菲拉列特圣髑。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博物馆
这座主教座堂丰富而悲壮的命运历程陈列于主显堂地下层的博物馆展览中。博物馆于1999年开放。
博物馆为环绕教堂基座大半部分的悠长宽敞回廊。参观者不仅被展品吸引,更惊叹于铺陈彩色大理石、饰有奇妙图案的华美地面。
展品呈现教堂历史各阶段:从1812年战后萌生建造构想,直至1999年的重建。
展陈包含大量档案文献、照片集藏、国家与社会活动家事迹。精心保存着莫斯科牧首个人物品。陈列数件1931年被炸毁教堂祭坛原始残片。
宗座教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俄罗斯最大规模的圣像收藏。许多圣像创作于14-16世纪。
博物馆免费参观,馆内允许拍照(教堂主体建筑内禁止摄影)。
宗教会议厅与文化活动
宗教会议厅被誉为首都最尊贵的会议场所,2000年启用。这座华美庄严的厅堂举办宗教与世俗活动:社会与商业界会议、交响乐音乐会、合唱演出、儿童庆典与圣诞演出。
圣诞期间,宗教会议厅为儿童与成人举办特别演出。以通俗易懂的戏剧形式演绎圣经题材的圣诞故事。
饱览莫斯科全景的观景台
观景台由四座长条形开放式露台构成,位于教堂钟楼间40米高处。雨雪天气有顶棚保护游客。
观景台可饱览莫斯科市中心迷人全景:彼得一世纪念碑、"红色十月"糖果厂、轻歌舞剧院、克里姆林宫、莫斯科河滨河路、俯首山与斯大林式摩天大楼。
观景台需购票进入。游客乘电梯上行,返程需经楼梯步行而下。
导览与文化项目
当地导游将带您了解教堂历史关键节点——从19世纪奠基礼到重生主教座堂的隆重开放。同时解析建筑特色,帮助解读装饰符号体系。
前往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游览行程常包含教堂周边历史街区漫步,可观赏古老宅邸与苏联时代建筑。
礼拜时间表与唱诗班
每日举行教堂仪式。具体时间表详见教堂官网。圣诞节、复活节等重大节日礼拜进行在线直播。
主教座堂下设两个教会唱诗班:宗座唱诗班与主显唱诗班。可亲临礼拜现场聆听演唱,或通过电视转播欣赏。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开放时间
大教堂正常举行宗教活动。参观时间:周一13:00-17:00,周二至周日10:00-18:00。
主显堂每日8:00-19:30开放。礼拜堂每日10:00-17:00开放。
教堂参观须知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遵循常规教会生活——举行祈祷、婚礼与洗礼圣事。请访客依东正教传统着装:男士需穿长裤,女士需着长裙、上衣遮肩并佩戴头巾。
平日可免费进入主堂。圣诞节与复活节期间,为安全考量需凭票进入中心区域。侧殿可免费参加节日礼拜。
进入建筑需通过金属探测仪。室内禁止拍照及其他摄像行为。参观时请勿饮食、大声喧哗。请关闭手机铃声。
前往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交通方式
教堂步行范围内设有地铁站。亦可搭乘公共交通或出租车抵达。
地铁
"克鲁泡特金斯卡娅"站距教堂最近。出站后循"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指示牌行进。
地面交通
可乘m5、m6、с755路公交至"克鲁泡特金斯卡娅"地铁站附近。с755路公交最近站点为"索伊莫诺夫斯基巷",停靠"普列奇斯坚斯卡娅滨河路"站。
地理位置
建筑耸立于市中心沃尔洪卡街与莫斯科河普列奇斯坚斯卡娅滨河路之间。教堂地址:莫斯科沃尔洪卡街15号。
从建筑延伸至对岸的宗座大桥可眺望克里姆林宫与彼得一世纪念碑。桥上总有众多游客以首都历史地标为背景拍照留念。
结语
参观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可选择导览团或自由行。导游的讲述唤起复杂情感:从描述教堂建造与壁画创作时的赞叹,到听闻古代圣像、独特浮雕与壁画被毁时的揪心之痛。
能触摸逝去时代脉搏,理解解放祖国壮举的伟大,无人能无动于衷。那些在1999年前让被毁灭的民族记忆重见天日的人们,同样完成了不朽功业。
这座教堂是俄罗斯人民英勇精神的可见丰碑,更是连接俄国过去与现在的"精神桥梁"。